2006年4月26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三版:调查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紧急搜寻河豚鱼
本报记者 朱乔

  近日,慈溪市一家新近开张的大酒楼被查获9条剧毒河豚鱼,继本月16日发生的误食河豚鱼致死事件后,“剧毒鱼弹”的阴影再度笼罩下来。

  中毒事件后的紧急行动
  4月14日,暂住在宁波余姚低塘垫桥村的河南人孙某和她两岁的儿子、宋阿姨因误食捡来的河豚鱼而中毒,被送入附近的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抢救。当天下午5点,3人又被转送到治疗设备更齐全的慈溪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。当晚,孩子和阿姨脱离了危险,但孙某却因抢救无效于4月16日晚上死亡。
  事发当天,慈溪市卫生局在第一时间接到了报告。
  由于,此次事件中,误食者是在酒店旁捡到河豚鱼的,很难排除该酒店销售河豚鱼的嫌疑。如果真是一些酒店在销售这种剧毒鱼类,便很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中毒死亡事件。
  慈溪市卫生部门在接到报告后迅速作出反应——除了紧急发布食品卫生安全预警,要求市民和单位禁售、禁食河豚鱼外,还于当晚部署行动,连夜对当地浒山城区、周巷等30家重点餐饮企业进行了检查,但并未发现河豚鱼的踪迹。

  一下子查获9条河豚
  紧接着,当地卫生部门又在4月15日、16日两天,专门对全市范围内的107家餐饮单位进行了拉网式检查。
  在慈溪坎墩镇的检查,由慈溪市卫生监督所坎墩分所负责。4月15日上午,该所所长孙杰忠带领检查人员来到了刚刚开张营业不久的某大酒店。走到酒店点菜房放养待售鱼类的鱼缸旁时,孙杰忠一行赫然发现鱼缸中养着9条大小均匀、身体肥硕光滑、带有斑驳花纹的鱼。
  “要不是看过卫生局陈列室内展示的河豚鱼标本,还真不太认识这种剧毒鱼类。”孙杰忠说,一下子就在酒店点菜房发现了9条河豚鱼,他们当时觉得非常震惊。
  但是,该鱼缸的外部标签上却写着“小巴鱼”。可怕的是,检查人员对老板、厨师、服务员和顾客一一进行询问,竟然没有一人认识这种鱼。“这鱼在没有上桌前被查获,实在是个天大的侥幸。”孙杰忠说。
  经确认后,这9条剧毒的河豚鱼被销毁。

  毒鱼来源扑朔迷离
  卫生部发布的《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》中明确规定:“河豚鱼有剧毒,不得流入市场,应剔出集中妥善处理,因特殊情况需进行加工食用的应在有条件的地方集中加工,在加工处理前必须先去除内脏、皮、头等含毒部位,洗净血污,经盐腌晒干后安全无毒方可出售,其加工废弃物应妥善销毁。”
  那么,被查获的那么多河豚鱼又是从哪儿来的呢?
  据孙杰忠介绍,该酒店的老板在接受调查时表示,酒店开张后常常有一名江苏来的“鱼贩子”向他们兜售这种“小巴鱼”,由于负责进货的人并不认识这种鱼,只觉得这是一种新鱼种,有可能受到顾客欢迎,就连续进了3次货。但该进货人员也表示,虽然进了3次货,但没有一次卖出去过,每次都是因为无人食用而进行了销毁。这次也一样,那9条被查获的河豚鱼是当天这名江苏人刚送来的。
  记者又拨打了酒店提供的该“江苏人”的电话号码,但始终无人接听。
  目前,慈溪有关部门正在调查这些河豚鱼的来龙去脉。慈溪市卫生部门还表示,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各类餐饮单位的卫生监督检查,一旦发现违法经营、加工河豚鱼的,将依法进行查处。